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于1952年正式建县,行政区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现辖10个建制镇、12个乡、1个管理区,共566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常住人口770473人,户籍人口845288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拥有百岁老人57人,每百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73.68人,百岁老人数量居全省之冠。
一、洞口县百岁老人数量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调查显示,近三十年来全县百岁老人明显增多。据《洞口县志》记载,自1952年建县到1987年底,累计出现百岁老人18人(其中女性13人),最高寿龄106岁。
表1:洞口县近四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数量变化情况
(非普查年份数据均依照县老龄办统计资料)
统计时间
|
百岁及以上老人人数
|
其 中
|
性别比
(女性为100)
|
最高年龄
(岁)
|
|
男
|
女
|
||||
1982
年6月底
|
1
|
0
|
1
|
0
|
102
|
1990
年6月底
|
2
|
0
|
2
|
0
|
100
|
2000
年10月底
|
8
|
2
|
6
|
33.3
|
103
|
2010
年10月底
|
57
|
8
|
49
|
16.3
|
109
|
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仅有百岁老人1人,寿高102岁;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有百岁老人2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到8人;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已有百岁老人57人,最高龄者达109岁。本世纪头十年间,我县百岁老人数量持续增加,最高年龄岁数不断攀高。
表2:洞口县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年龄段
|
1982
年“三普”
|
1990
年“四普”
|
2000
年“五普”
|
2010
年“六普”
|
||||
人口数
(人)
|
占总人口比重 (%)
|
人口数
(人)
|
占总人口比重 (%)
|
人口数
(人)
|
占总人口比重 (%)
|
人口数
(人)
|
占总人
口比重
(%)
|
|
总人口
|
639825
|
100
|
711054
|
100
|
752581
|
100
|
770473
|
100
|
60
岁及以上
|
48538
|
7.59
|
61160
|
8.60
|
85950
|
11.42
|
114324
|
14.84
|
65
岁及以上
|
32217
|
5.04
|
41404
|
5.82
|
57769
|
7.68
|
80198
|
10.41
|
80
岁及以上
|
3121
|
0.49
|
5270
|
0.74
|
7992
|
1.06
|
15141
|
1.97
|
90
岁及以上
|
114
|
0.018
|
233
|
0.033
|
636
|
0.085
|
1451
|
0.198
|
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有关数据,对照联合国划定老龄化社会通行标准(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将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不论依照联合国传统标准还是新标准评价,都表明洞口县已跨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六普”时,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4.84%,比国际传统标准高出4.8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成效,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县常住总人口环比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四普”总人口与“三普”比,增长11.1%; “五普”与“四普”比,增长5.8%;“六普”与 “五普”比,增长2.4%。相反, 60岁以上人口总量环比增速却大幅提高,其中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28.5%、39.5%、38.8%,9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104.4%、173.0%、128.1%。
从“三普”到“六普”,高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仅90岁以上高龄老人所占比重就从万分之二提高到了万分之二十,总量从114人增加到1451人,增加近13倍。高龄人口数量成倍增加,百岁老人队伍扩增趋势十分明显。
二、洞口县百岁老人群体的主要特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专题调查情况,对洞口县百岁老人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除人数快速增长外,还表现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百岁老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性别比呈下降态势。
由于男女性别生理特点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死亡率越来越高于女性。在全县百岁老人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性别比呈现下降态势。2000年到2010年,百岁老人性别比从33.3下降到16.3(以女性为100计),十年间下降了一半以上。
2
、
百岁老人年龄大多在100 – 103岁之间,
其数量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
全县57位百岁老人中,100岁的17人,101岁15人,102岁5人,103岁6人,104岁1人,105岁3人、106岁4人、107岁各4人,108岁和109岁各1人。
3
、百岁老人中患病者为少数,女性生育数量对寿龄无明显因果影响。
据对其中43位(女性38位)百岁老人健康状况和女性生育(活产)情况调查表明,百岁老人一生很少生病吃药,均无大病及慢性病史,调查中回答“身体一般”或“生活能基本自理”者多为因年岁大,生理器官功能自然性减退,而导致身体不适或行动不便。“日常小病”者多为一般老年风湿病,或眼、耳等部位因年龄因素导致的自然生障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少数是因小病加剧,多数还是属于自然性生理器官功能面临衰竭所致。
表3: 洞口县百岁老人健康状况及女性生育(活产)情况统计表
内 容
|
健康状况
|
女性生育(活产)情况
|
||||||||
调查人数
|
43人
|
43人
|
38人
|
|||||||
分
类
|
生活
能自
理
|
生活
能基
本自
理
|
生活
不能
自理
|
身体健康
|
身体一般
|
日常小病
|
未生育
|
生育
1-3
个
|
生育
4-6
个
|
生育
7-9
个
|
回答人数
|
17
|
12
|
14
|
14
|
23
|
6
|
2
|
8
|
20
|
8
|
比重
%
|
39.5
|
27.9
|
32.6
|
32.6
|
53.4
|
14.0
|
5.2
|
21.1
|
52.6
|
21.1
|
从女性生育、活产子女情况看,女性是否生育过和生育数量多少,对其健康长寿无明显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辈老人生长在非计划生育年代,受调查的38位女性百岁老人中,以生育4至6胎者居多,占52.6%, 109岁的最高龄老人就在其中,共生育过3男2女5个小孩。
4
、百岁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地域分布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但非均衡性。
调查表明,57位百岁老人居住地分布在本县16个乡镇47个村、6个居委会,其中有5个村有2名或以上百岁老人;有4个乡镇有5名或以上百岁老人。百岁老人中除1人属国家退休职工外,其余为农村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生。
表4:洞口县第六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居住地分布情况
乡镇名称
|
百岁
老人数
(人)
|
属县境内
自然河系
|
乡镇名称
|
百岁
老人数
(人)
|
属县境内
自然河系
|
总 计
|
57
|
|
|
|
|
月溪乡
|
1
|
平
溪
江
系
域
|
毓兰镇
|
1
|
蓼
水
河
系
域
|
渣坪乡
|
2
|
花园镇
|
2
|
||
古楼乡
|
1
|
高沙镇
|
13
|
||
长塘乡
|
1
|
黄桥镇
|
8
|
||
洞口镇
|
5
|
杨林乡
|
4
|
||
花古乡
|
5
|
醪田镇
|
2
|
黄泥江
系域
|
|
竹市镇
|
6
|
山门镇
|
1
|
||
石江镇
|
4
|
水东乡
|
1
|
根据“六普”及近几年来全县百岁老人居住地分布情况,按照县域自然地理(主要河系)特征分析,洞口县百岁老人主要居住在境内属于资水之源的平溪江、蓼水、黄泥江三条江河系域,平溪江水系约占43.9%,蓼水河水系约占五成。但从不同时期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全县百岁老人居住地分布状况表现非均衡性。
三、洞口县百岁老人长寿原因探寻
大量调查分析资料表明,百岁老人群体的长寿影响因素主要可归纳为:自然社会环境、家庭遗传基因、个人生活习性等原因。这些因素自古皆然,洞口县之所以“盛产”百岁老人,也不例外。
第一得益于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
绵绵雪峰山脉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洞口县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雪峰山脉由其东北角经北走向西南,高峰耸立在西北面,山多岭峻,整个山脉构成西、中、东三列,犹如三垛高墙,阻挡着西北风的入侵;中部地势低平,东南丘冈棋布。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摄氏16.6度,无霜期2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毫米,雨水充沛,且分布均匀,常年少雨干旱天数极少。
辖区河网密布,共有平溪江、蓼水河、黄泥江、公溪河四大水系,除其中公溪河流入沅江外,其余发源于本县或西南邻县的平溪江、黄泥江、蓼水河,呈枝条状或羽毛状流向中东部,汇入资江。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水质优良,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在Ⅲ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以上,为人们健康长寿提供了名副其实的保障。
洞口县历来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和保护,不断加大生态林的建设和管理,是全国生态林示范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常年晴好天气达170余天,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0%以上,据测定,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堪称天然大氧吧。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优良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
第二归功于优越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传统的淳朴民风。
洞口县自然条件优越,地阜物丰,资源富饶;政通人和,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稳定进步、民生保障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百岁老人不断涌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洞口素来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人民勤劳勇敢、心地善良、吃苦耐劳,有着博大的“孝德”文化人文背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爱心助老”活动,积极倡导浓郁的敬老孝德氛围。民间乡里盛传敬老爱老遗风,自觉以尊老为荣,以不孝为耻。
百岁老人中,除“五保”老人由乡村聘请或安排专人负责照顾外,其余均与子女或孙子女生活在一起,家庭和睦,子孙孝敬,社会关爱。少数家庭虽然经济较为困难,但家庭关系融洽,晚辈们恪尽儿孙本分,悉心服侍老人,使寿星们尽享晚年幸福。调查中,从老人和邻里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子女孝顺的赞扬、对党和政府关爱的感恩,这是老人能够长寿的重要社会原因。
第三有赖于世代传承的长寿基因优势。
世代传承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理解:一是通过婚姻血缘关系形成的身体素质、性格心理上的生物学遗传,即基因遗传,优良的遗传基因,是长寿的内因;二是长寿家庭的处世养生之道、生存方式,通过教育、熏陶影响产生的长寿世代传承,这些属于外因的范畴。根据对全县百岁老人不完全调查,有长寿家族史的,约占二分之一。
第四取决于百岁老人自身的养生保健之道。
百岁老人之所以长寿,自身养生保健之奥秘至关重要。从调查情况分析,其共同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性格随和,处世友善。长寿老人多数都具有心态良好、知足常乐,性格开朗、心胸
豁
达,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等个性特征,从不计较一时的荣辱与得失,且性格都比较坚强,百岁老人中中年丧偶、老年丧子的现象较多,一般都能冷静处理对待。在他们总结的长寿经验中,均把“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放在养生之道的首位。通过对百岁老人入户访问,以及与其家人和邻居交谈证实,乐观、豁达、友善是长寿老人突出的性格特征。如101岁的李银姣老人她一生对家人、对乡邻都是和睦相处,以礼待人,从没有急躁情绪,从不发脾气,总是笑口常开。
2
、生活规律,讲究卫生。调查表明,百岁老人大多保持着一种简朴、稳定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讲究个人卫生、注意劳逸结合。一般做到按时进餐、睡觉、起床,不少老人还有午睡的习惯,保持相对充足的睡眠。108岁的刘日娥老人一生作息很有规律,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每天必洗热水澡。101岁的李银姣老人坚持每天起床后漱口刷牙,然后喝一杯白开水或山泉水,再慢步活动一会身体,她的住房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灶上看不到一点灰尘;勤换衣服,勤洗热水澡也是她一贯的习惯。
3
、力所能及,劳作不辍。生命在于运动。百岁老人们从小到老都是靠劳动养家糊口,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同时因为长期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炼就了强壮的体魄,一生很少患病。103岁的肖元碧老人生长在雪峰山区,她每天早起,坚持到房前屋后菜地里除草捉虫,有时还到附近山地割草拾柴,记忆中感冒都未曾患过几次。谢爱姣老人101岁,还一直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她根据不同季节,利用自家茶地种植花生、玉米、大豆、辣椒、白菜、萝卜等,自产的蔬菜及茶叶吃不完,还在家人的陪同下,拿去附近集市售卖。据了解,全县57位百岁老人,除6位因年岁高或风湿病卧床外,其余均还可以自由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般坚持自己穿衣、洗澡、洗衣服,自己收拾房间;近二成百岁老人还能自己独立煮饭做菜、料理炊事。
4
、合理膳食,喜好清淡。现有这些百岁老人,中年以前生活在民不聊生的旧社会,生活十分贫苦,只能是
青菜素食为主,
形成了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蔬菜、多杂粮的饮食特点。即是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老人们也习惯了吃家常饭菜,不挑食,基本做到膳食定时、定量。他们常年吃的主粮多是自产的大米、包谷、红薯、乔麦等,菜肴
则
以自家种植的蔬菜和豆制品为主,辅以家禽、蛋和肉食。
饮食注重荤素兼有、以素为主,尽可能保持食物清淡,不吃过于油腻、过于咸的食物。据调查询问,仅七成以上百岁老人回答喜好清淡食物,尤其喜欢顺其自然,随季节变换吃自产的粮食和新鲜蔬菜。
百岁老人多是女寿星,一般没有吸烟的习惯,男性中有三位曾经抽烟,但无嗜好。有约二成百岁老人有喜欢喝自家酿制的米酒的习惯,但从不过量、不醉酒,只是习惯性每天适量喝。100岁的张云仙老人即是如此,她从青年时开始,就有了每天喝一杯(约200毫升)自产米酒的习惯。
洞口县自然环境较好,土地肥沃,气温调和,盛产桃、李、枣、杨梅、桔子、柚子、葡萄、西瓜等多种时令水果,老百姓房前屋后多有种植,老人们经常食用,清肺舒心,其乐融融;尤其是毗邻山区,野果、野菜种类较多,有幸采摘食用,更有调节口味、开胃安神、延年益寿之效。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