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洞口 > 印象洞口 > 图说洞口

湘黔古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1-03 09:57
【打印】
【 字号:

洞口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境内的罗溪瑶族乡进行野外普查时,发现了一条自唐代以来形成的古商道。此古道乃历史上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扼守洞口罗溪的唯一通道,是湘黔古道中最长的一段,现存十余华里,路面铺满一块块青石板,蜿蜒在群山之中。古道中还发现保存完好的古驿站、风雨桥和凉亭。

史载,湘黔古道被誉为南方的“丝绸之路”,兴于西汉,至明、清臻于完善。古驿道一干线三支线自东向西穿过洞口县全境。途经洞口县西部瑶乡的这条驿道属于三支线之一,清代时称“烟银特道”。古道边一块天然大石块上,有用描边线刻手法刻出的一个大“寿”字,当地人传说是唐朝天宝年间诗家天子王昌龄所书,而这也成了王昌龄被贬于此的见证。

宝瑶古寨,是旧时湘黔古道来往商旅驻马歇憩、养精蓄锐的驿站,也是湘黔古道上难得的平旷之地,因而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这座古寨至今仍保存有许多原生态的文物古迹。如笨重的绹马石、供喂马用的马槽、关马用的马厩、残缺的寨堡和寨门以及刻有各种图案的青石板等。这里护寨的寨堡和寨门,都用石块和青砖砌筑,高约2.4米,厚度1米。主要为防匪患而修建。

古寨小巷深处有灰墙黛瓦赁子屋,石框大门上刻有楹联,檐下墙壁有绘画,线条简洁,色彩艳丽。一排排青瓦木屋吊脚楼,在群山怀抱里,在潺潺小溪边,鸡犬相闻,古风肃然。走在古寨的石板小路上,如行走在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境地。

太平桥,位于罗溪宝瑶村境内,横跨宝瑶河。系湘黔古驿道的必经之路,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桥墩为石砌4拱,高8米,宽4米,净跨32米。桥上建木质凉亭14扇,青瓦覆盖,两侧架有宽厚木板供路人歇息乘凉,柱枋或雕龙或画凤,栩栩如生,桥中供奉观音、关圣等神像。桥亭曾于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两次进行修复。

思义亭,是一座供行人休憩的凉亭,位于湘黔古道要隘——宝瑶与仙人桥村交界的鸬鹚岭,是湘黔古道上的标志性古建筑。亭旁另有一庵,名“朝阳庵”。亭与庵均是当年为六位云游至此的尼姑而建。思义亭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原为纯木结构建筑,因处山尖风口,屡建屡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据传,昔时宝瑶团陈再辉,家资颇富,好积德行善,特捐资重修凉亭。思义亭建筑面积66平方米,砖木结构,四面青砖齐檐,内以4排木柱支撑,抬梁式构架,两端设拱门出入,为四柱重檐牌坊式建筑造型,通高7米余,以特制斗拱异形砖块,按不同形态组砌而成。飞檐翘角,雄伟壮观,风格独特。亭内地面全用不同色的圆形鹅卵石扎插成奇趣盎然的铜钱花、鼓锣旋、莲花等图案,十分精美。传说最初陈再辉打算用铜钱一枚枚扎插铺设于地面,后考虑防盗,改为一枚铜钱换一块小卵石铺设,卵石从60里外的洪江罗卜湾河里运来,经过筛选,大小相等,形态类似,每块卵石直径6厘米,厚1厘米左右,全系斜插。按66平方米计,共用小卵石73062块。最后铺地的费用与铜钱铺地相当。

在亭内东西两端拱门上方分别嵌砌有“金亭永固”、“亭阁庄严”、“御极道光十六年岁次申仲夏月立”、“喜修信士陈讳再辉仝缘阳氏富香”、“砖匠师罗定和、陈宗元、黄国顺、宝庆邵邑罗国祥、陈来阶、罗国平”等砖头。这些字砖,系制作砖坯时刻上字风干后,再煅烧而成。

此外,在洞口县城郊的河边,原存一段湘黔古驿道,邵怀高速的修筑几乎将这段古道摧毁殆尽,仅剩不足一华里的一小截。然而在这残存的古道上,令人惊喜地发现了十多块石碑,其年代自清乾隆至民国不等,内容涉及官员德政、乡规民约等。这些碑刻的存在,是洞口湘黔古驿道的最好注脚。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湘黔古道

来源: 作者: 2016-11-03 09:57

洞口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境内的罗溪瑶族乡进行野外普查时,发现了一条自唐代以来形成的古商道。此古道乃历史上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扼守洞口罗溪的唯一通道,是湘黔古道中最长的一段,现存十余华里,路面铺满一块块青石板,蜿蜒在群山之中。古道中还发现保存完好的古驿站、风雨桥和凉亭。

史载,湘黔古道被誉为南方的“丝绸之路”,兴于西汉,至明、清臻于完善。古驿道一干线三支线自东向西穿过洞口县全境。途经洞口县西部瑶乡的这条驿道属于三支线之一,清代时称“烟银特道”。古道边一块天然大石块上,有用描边线刻手法刻出的一个大“寿”字,当地人传说是唐朝天宝年间诗家天子王昌龄所书,而这也成了王昌龄被贬于此的见证。

宝瑶古寨,是旧时湘黔古道来往商旅驻马歇憩、养精蓄锐的驿站,也是湘黔古道上难得的平旷之地,因而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这座古寨至今仍保存有许多原生态的文物古迹。如笨重的绹马石、供喂马用的马槽、关马用的马厩、残缺的寨堡和寨门以及刻有各种图案的青石板等。这里护寨的寨堡和寨门,都用石块和青砖砌筑,高约2.4米,厚度1米。主要为防匪患而修建。

古寨小巷深处有灰墙黛瓦赁子屋,石框大门上刻有楹联,檐下墙壁有绘画,线条简洁,色彩艳丽。一排排青瓦木屋吊脚楼,在群山怀抱里,在潺潺小溪边,鸡犬相闻,古风肃然。走在古寨的石板小路上,如行走在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境地。

太平桥,位于罗溪宝瑶村境内,横跨宝瑶河。系湘黔古驿道的必经之路,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桥墩为石砌4拱,高8米,宽4米,净跨32米。桥上建木质凉亭14扇,青瓦覆盖,两侧架有宽厚木板供路人歇息乘凉,柱枋或雕龙或画凤,栩栩如生,桥中供奉观音、关圣等神像。桥亭曾于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与民国32年(公元1943年)两次进行修复。

思义亭,是一座供行人休憩的凉亭,位于湘黔古道要隘——宝瑶与仙人桥村交界的鸬鹚岭,是湘黔古道上的标志性古建筑。亭旁另有一庵,名“朝阳庵”。亭与庵均是当年为六位云游至此的尼姑而建。思义亭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原为纯木结构建筑,因处山尖风口,屡建屡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据传,昔时宝瑶团陈再辉,家资颇富,好积德行善,特捐资重修凉亭。思义亭建筑面积66平方米,砖木结构,四面青砖齐檐,内以4排木柱支撑,抬梁式构架,两端设拱门出入,为四柱重檐牌坊式建筑造型,通高7米余,以特制斗拱异形砖块,按不同形态组砌而成。飞檐翘角,雄伟壮观,风格独特。亭内地面全用不同色的圆形鹅卵石扎插成奇趣盎然的铜钱花、鼓锣旋、莲花等图案,十分精美。传说最初陈再辉打算用铜钱一枚枚扎插铺设于地面,后考虑防盗,改为一枚铜钱换一块小卵石铺设,卵石从60里外的洪江罗卜湾河里运来,经过筛选,大小相等,形态类似,每块卵石直径6厘米,厚1厘米左右,全系斜插。按66平方米计,共用小卵石73062块。最后铺地的费用与铜钱铺地相当。

在亭内东西两端拱门上方分别嵌砌有“金亭永固”、“亭阁庄严”、“御极道光十六年岁次申仲夏月立”、“喜修信士陈讳再辉仝缘阳氏富香”、“砖匠师罗定和、陈宗元、黄国顺、宝庆邵邑罗国祥、陈来阶、罗国平”等砖头。这些字砖,系制作砖坯时刻上字风干后,再煅烧而成。

此外,在洞口县城郊的河边,原存一段湘黔古驿道,邵怀高速的修筑几乎将这段古道摧毁殆尽,仅剩不足一华里的一小截。然而在这残存的古道上,令人惊喜地发现了十多块石碑,其年代自清乾隆至民国不等,内容涉及官员德政、乡规民约等。这些碑刻的存在,是洞口湘黔古驿道的最好注脚。


洞口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