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通知 > 通知公告

洞口县法治建设“十四五”规划(审议稿)

来源:洞口县 作者:洞口县 发布时间: 2022-06-15 15:37
【打印】
【 字号: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构建便捷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七、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八、构建全覆盖的法治监督体系

九、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保障

洞口县法治建设第十四个五年专项规划,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湖南建设规划(2021-2025)》洞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编制,主要规划法治建设蓝图,明确法治建设目标、核心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建设法治洞口的行动纲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洞口实际出发、统筹推进,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三区一中心”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洞口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洞口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在法治建设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洞口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动法治洞口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法治效果和人民满意度相结合,努力让洞口人民在每一项法治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法治洞口、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五位一体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洞口实际,充分借鉴省内外地方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聚焦洞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法治短板,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切实增强洞口法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3.主要目标。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为总目标,到2025年,全社会法治信仰、程序正义、社会诚信全面提升,党委领导的全面依法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成为洞口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执法、司法、守法、监督、保障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洞口经验

——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政府依法全面履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等各项工作实现法治化,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持续推进,争取2022成功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5年前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工作机制全面形成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司法人员专业化分工。坚持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依法赋权独任庭、合议庭;落实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有效破解执行难

——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提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宣传为重点,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2025年,党对守法普法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巩固拓展。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加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五治实现一体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基本形成助力邵阳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在推动本单位本部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统筹布局描绘好法治洞口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着力推进实施“两清单一措施”,压实法治建设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建立调研、督察、专家咨询、重大法治问题和重大法治事件报告工作制度,完善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各协调小组、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成立全面依法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制度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将各乡镇(街管理区直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全绩效和平安建设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工作的督导考核。健全专项督察机制。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实地督察各乡镇(街管理区直单位法治建设工作。

5.切实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的”“”“立足洞口实际,完善党内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审批与发布、备案制度,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加大向委备案的党内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动备案审查工作更规范、更全面、更精准,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信息化建设。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各级党委(党组)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定期清理和评估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本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对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跟踪反馈和评估,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废止。加强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各级党内法规工作机构人员力量。

6.健全党委(党组)依规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党组)重大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党委(党组)决策法治咨询工作规则加强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党委(党组)法律顾问规范,动态调整法律顾问名单。到2025年,乡镇(街管理区委(党组)实现法律顾问一对一配备全覆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结合平安建设考核绩效考核,对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党政机关依法决策效果第三方评估制度

7.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创建备案审查协调机制,规范备案审查工作流程,实现备案审查全覆盖。实现备案审查全流程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全国人大、省人大信息平台的互通,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8.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对接。2025年年底前,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况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加快构建以“指尖办”为主渠道,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企业设立登记便利化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压缩办理时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定期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并重新公布许可事项清单,持续整治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的违法违规行为,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逐步落实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信用监管,稳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好差评”全覆盖。

9.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明确重大行政决策标准,推动、乡镇(街管理区政府定期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化管理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拓展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推行文化教育、卫生健康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全面推进政府重点工程、重点政策、重大合同专家论证和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规范专家库运行管理,建立健全专家诚信考核和退出机制。强化决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可溯源、可追责的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制度。

10.创新监管方式。探索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增强监管协同配合。打通准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环节,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制度,打通监管信息壁垒强化市场主体自我监管推行市场主体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面实现12345“一号响应,强化小窗口、大服务。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持续曝光典型违法案件鼓励和规范第三方开展信用评估。

11.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洞口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街管理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执法权限,优化执法队伍结构。推动行政处罚权向基层延伸,积极稳妥做好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街管理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到2025年,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街管理区100%配备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按照执法人员总数的5%配齐专职法制审核人员。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合检查执法,推进综合监管队伍、能力、信息化等建设。落实综合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协调、督查等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管理体系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12.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效果评估。全面实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执法人员总数的5%比例配齐法制审核人员。加快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用和管理2025年,全所有执法单位执法信息全部接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统一行政执法公示平台配齐配强执法设备,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流程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有关责任人的追责力度。探索推进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

13.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和配套机制,配足配强行政复议人员,加强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定期开展行政复议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2025年,实现初任行政复议人员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应当达到100%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加大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纠错力度,确保“应纠尽纠、应赔尽赔”,有效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功能,做到“复议一件、规范一批”。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探索“互联网+复议申请”模式,实现“应收尽收”。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以化解行政争议为导向,做到“应调尽调”。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使用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办案,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在线办案流程,实现数据汇聚、精准分析的在线指导监督功能。稳步推进在线公开行政复议决定。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提供咨询意见,提升行政复议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复议与司法良性互动,完善行政纠纷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拓宽复议化解行政纠纷渠道。

14.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全面落实《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应诉能力,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推动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办理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做好应诉案件“回头看”工作,建立健全败诉案件问责追责工作制度。

15.构建清晰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着力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定期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落地见效。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努力实现“四个最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优化1+7+10”的营商环境工作体系持续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依法审慎决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建立靶向人才引进、专家荐才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广柔性引才用才模式,持续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为加快推进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设,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创建“五好”园区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16.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合同跟踪履约监管制度,清理整顿招商引资违约失信行为,规范政府和政府部门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政策承诺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健全政府守信践诺规则,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

17.建立健全政府应急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规章,因地制宜做好应急处置预案,配齐配强突发事件应对专业化设备、人员,全面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18.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国家、全省各类法治创建要求,开展高质量法治创建。坚持以示范带发展、以创新促提升,以参评促建设,持续增强法治政府内生动力。到2025年,争取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

19.逐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法治化建立健全数字技术赋能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授权机制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共享、开放、融合、创新的大数据资源系统逐步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探索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开放、融合共享。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依法依规使用。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活动风险分析、预警、管理机制,压实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提高网络不良信息技术监管处置能力,强化有害信息治理。加大对违法使用数据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依法保护政务数据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安全。

四、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20.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机关内设机构及职能改革,进一步优化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办案组织架构。全面落实和优化员额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依法赋权独任法官、合议庭。坚持“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科学合理向独任检察官、检察官办案组授权,落实员额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完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直接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工作机制。明确法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责清单,推动司法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健全专业法官会议、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为办案组织提供法律咨询的功能。

21.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刑事程序各阶段的职权优化配置。贯彻落实《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量刑建议标准,建立健全刑事和解制度。探索“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办案衔接,推动刑事检察提质增效。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程序精准化、审理专门化、运行智能化,重点完善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接收收据制度,实现立案与审理的高效衔接。深化行政诉讼审级制度和集中管辖改革,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分流和衔接机制,强化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决。继续探索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深化英烈和未成年人等的公益诉讼保护,维护公共利益。

22.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建立案件线索的通报、共享和预警机制,健全案件移送和退送的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健全案卷的移交和接收制度。严厉惩治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恶意欠薪、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移送案件的检察监督,健全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监督制度和检察建议制度。

23.构建司法应急机制。大力推进司法机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应急司法程序和工作模式。形成“线上”与“线下”并举的司法工作模式,保证应急状态与正常状态司法模式的有效转型。加大司法应急的保障力度,构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的技术、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完善司法系统内部协调和外部衔接机制,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政法合力。

24.完善司法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司法的科技保障,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智慧矫正等的整体性建设,提升信息平台应用水平,完善司法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案件电子卷宗的同步生成、庭审语音识别等技术与办案平台的深度融合。健全远程视频询问、会见制度,完善“线上”庭审和调解机制,明确司法机关“线上”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技术标准,坚决杜绝假受理、假会见、假庭审。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权限制、数据定期清理制、涉密信息定期删除制和信息数据管理责任制等制度机制,提升司法数据信息及其平台的安全性。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5.突出普法重点内容。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法治宣传长效工作机制。拓展学宪法、守宪法的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宪法宣传周”活动形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深入推进民法典、突发事件应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公共卫生防疫、禁毒等重点领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系列主题普法活动。深入宣传促进高质量发展、助推“三高四新”三区一中心战略实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防范新型金融、网络违法犯罪的法治宣传,揭示诈骗之术、讲解防范之策,增强民众的防骗意识、识骗本领、反骗自觉。

26.加大精准普法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乡镇(街管理区两级委会、人大常委政府常务会前学法制度,逐步推行一把手讲法。继续发挥全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轮训的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全覆盖。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和社会法治专员制度,持续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演讲、典型案例座谈等活动,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引导企业树立合法合规意识,依托“企业法治体检”开展普法。组建“四位一体”的大乡村(社区)普法队伍,以“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社区法治专员、派出所长为成员,持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巩固乡村(社区)普法成果。

27.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度,形成普法责任制主体明确、普法资源有效整合的大普法格局。建立乡镇(街管理区两级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和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复议官、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公益律师、政府法律顾问年度“十案释法”制度。组建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精神“宣讲团”,及时开展立法宣传和政策宣讲。注重“身边法治”,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法治宣传。

28.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筑牢网络空间普法宣传阵地。开创“订单式普法”模式,采用网络平台免费购买的形式,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乡音”宣传的普法方式,播放“乡音”法治音频,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更靠近生活。

29.培育特色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相融合,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打造洞口法治文化品牌,利用花鼓戏等文艺形式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全面推进法治阵地建设,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全乡村文化振兴“门前十小”建设工程相融合,2025年,实现364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或长廊,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构建便捷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30.突出服务保障民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压实服务主体责任2025年年底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基层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拓展,编制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公职律师、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口联系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考评制度,用好结对帮扶全覆盖制度落实全法律援助经费财政全额保障。持续深化“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优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建立完善的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制度。提升12348”热线法律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法援惠民生”活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工作机制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加强智慧法援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的服务精准度推进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激励机制,培养壮大公益法律服务机构队伍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建设。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涉外招商引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培育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建设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

31.推动律师行业规范化发展。坚持和强化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全面规范律师执业宣传和业务推介活动。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律师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完善律师参与调解参与涉法涉诉接访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做好律师驻检察院、驻法院、驻公安派出所信访接待工作

    32.加快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公证“最多只跑一次”服务改革,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推动智慧公证”建设加强公证员梯队建设,激发公证活力。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严格做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四大类”准入登记管理工作。强化鉴定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加强与办案机关、使用部门的衔接,推动信息互联互通。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3完善多元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溆浦经验”,推行“六长六老”矛盾调解机制,推进“五治”融合发展,乡镇(街管理区、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加强一体化调解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一支选举与聘任并、专职与兼职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医疗纠纷、金融、环境保护、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业等专业性领域调解组织建设。以三调联动为基础,加强行政调解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调解大格局。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信访源头治理机制,探索平常摸排、分析、稳控、预警、化解模式,推动全市信访总量有效下降。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站与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的协作,探索建立“社区法官”联点制。地方财政应足额保障人民调解调委员会补助经费、调解员补贴经费、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人民调解办案补贴,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34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双网合一提升“一村一辅警”、洞口快警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筑牢城乡治安第一道防线。加快综治中心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服务管理模式,实现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邪教组织打击防控网格化预警覆盖率100%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坚决打赢禁毒和反电诈人民战争。

35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广屋场恳谈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组织梳理村(社区)社会治理方面权责清单,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推进业主协商、民主评议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通过网络征求社情民意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居(社区)政务公开。

36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搭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四方联动平台。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服务项目。

37加强社会法治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依法依规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机制。建立企业守法经营信息登记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守法信用体系。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各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个人守法诚信档案,依法采集个人守法信息、完善个人守法和诚信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奖惩机制,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

八、构建全覆盖的法治监督体系

38.加强党对法治监督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法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保证权力依法行使,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健全党保证和监督执法的制度机制,确保执法活动贯彻党的意图;健全党支持和监督司法的制度机制,确保司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公正司法。完善党委政法委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健全政治督察、综治督导、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

39.完善人大监督。拓展人大与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和信访处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汇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制度效能,提升知“民”度。深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规范性文件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探索“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机制,完善备案审查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优化人大的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审查监督、跟踪督办等监督工作机制。探索人大代表(常委)工作室制度,建构人大代表的日常化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常委)重大社会问题议政制度和电视问政制度,有序扩大人大监督渠道和质效。

40.加强监委监督。严格落实“一把手”监督“十必严”措施和“30条措施”,深化主体责任报告工作制度,持续开展季度重点检查或专项抽查工作。制定清廉洞口建设的监督清单,实行项目化监督,建立监督台账,每月梳理进展情况,排查廉政风险点,持续跟踪督办。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评估办法,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人民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机关清廉和服务的意见征求制度,拓宽预防通道和监督渠道。

41.加强执法监督。完善乡镇(街管理区)、村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领域的执法监督力度,坚持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重,严惩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执法、逐利执法等行为。落实“三项制度”,探索建立有一定影响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公布、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无效)制度,接受社会事后的监督和批评。建立处罚权“下移”后对乡镇执法的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和层级监督的效能。

42.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党委政法委对刑事立案、侦查行为、不起诉、刑事审判等司法办案环节的日常监督。优化检察机关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意见等多元监督格局,提升对生效裁判、虚假诉讼、执行案件的监督效果。健全执法档案、情况通报、反馈整改等长效机制,推动监督结果与绩效考核、员额管理、惩戒问责的有效衔接。完善司法惩戒制度,实现司法惩戒、政务处分、司法追究协同发力。设置案卷评查专家库,健全案卷评查和评估指标体系制度

  43.创新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电、网、信”一体化的社会监督体系,搭建社会监督的多元途径。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一体化融媒体监督云平台,推动实现信息内容共享、资源统一调度、舆情一致应对。完善社会监督员聘用制度,广泛吸纳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各行业代表,实现社会监督的专业化、规范化。探索建立投诉举报台账和集中清理和反馈制度,回应群众监督和社会关切。

、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保障

44加强工作统筹。积极发挥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职能,加强对全法治建设的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督促落实,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加强依法治工作谋划,制定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具体措施构建完备的依法治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全面依法治的调研督察、专家咨询、重大法治问题和重大法治事件报告等工作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调研督察机构实现专人、专班、专职。

45.优化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法治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大制度体系”。科学设置法治专业机构、岗位和人才编制。加强法治人才队伍教育,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入职前培训和法治轮训机制,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积极发展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选拔、交流机制,推进法治实务部门与法学院校联合培训、人员互聘,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46.强化经费保障。根据法治建设实际,逐年加大法治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及重大法治项目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法治人才引进和使用激励保障措施。逐年加大普法投入,十四五期间,每年单列专项经费用于法治建设。

47完善工作考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法治督察。委依法治办牵头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对各乡镇(街管理区直有关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的实地督察。健全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工作制度,推动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法治建设考评奖励制度,完善考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估制度。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对在法治洞口建设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对不重视、不认真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通报。

名词解释

1.“两清单一措施”:《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市委常委会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具体措施》。

2.“五好”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3.1+7+10”的营商环境工作体系”:“1个顶层设计”,《洞口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7项企业关切和群众关注的重点改革举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纳税营商环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强信用监管;“10项围绕营商环境相关的优化措施”,获得用水用电用气便利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等方面。

4.四个最少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5.“溆浦经验”:溆浦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湖南化的创新实践,以乡镇综治中心为平台,村支部书记工作日轮流坐班中心接访、村干部分片包户服务群众,推动村级矛盾纠纷调解互比互看、互促互助,把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是“乡镇主导,以村为主,依靠群众,社会参与,多元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基层信访工作新模式。

6.“五治”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与智治相结合。

7.“六长六老”矛盾调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将家户长、楼栋长、院落长、河长、路长、林长“六长”和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委员、老教师、老军人“六老”纳入人民调解组织,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一方案两规划(审议稿)的起草说明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省委省政府《湖南省法治政府实施纲要(2021-2025年)》、省委《法治湖南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本规划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可执行、可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八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科学制定本地本系统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制度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平,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对我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高起点建设法治洞口,落实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我实际,起草了一方案两规划

2022年5月30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一方案两规划。现进入公示阶段,申请公示。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洞口县法治建设“十四五”规划(审议稿)

来源: 洞口县 作者: 洞口县 2022-06-15 15:37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构建便捷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七、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八、构建全覆盖的法治监督体系

九、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保障

洞口县法治建设第十四个五年专项规划,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湖南建设规划(2021-2025)》洞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编制,主要规划法治建设蓝图,明确法治建设目标、核心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建设法治洞口的行动纲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洞口实际出发、统筹推进,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三区一中心”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洞口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洞口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在法治建设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洞口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动法治洞口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法治效果和人民满意度相结合,努力让洞口人民在每一项法治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法治洞口、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五位一体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洞口实际,充分借鉴省内外地方法治建设的先进经验,聚焦洞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法治短板,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切实增强洞口法治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3.主要目标。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为总目标,到2025年,全社会法治信仰、程序正义、社会诚信全面提升,党委领导的全面依法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成为洞口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执法、司法、守法、监督、保障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洞口经验

——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政府依法全面履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等各项工作实现法治化,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持续推进,争取2022成功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5年前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工作机制全面形成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司法人员专业化分工。坚持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依法赋权独任庭、合议庭;落实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有效破解执行难

——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提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和《民法典》宣传为重点,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2025年,党对守法普法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巩固拓展。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加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五治实现一体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基本形成助力邵阳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在推动本单位本部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统筹布局描绘好法治洞口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着力推进实施“两清单一措施”,压实法治建设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建立调研、督察、专家咨询、重大法治问题和重大法治事件报告工作制度,完善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各协调小组、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成立全面依法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制度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将各乡镇(街管理区直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全绩效和平安建设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工作的督导考核。健全专项督察机制。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实地督察各乡镇(街管理区直单位法治建设工作。

5.切实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的”“”“立足洞口实际,完善党内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审批与发布、备案制度,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规范性文件体系。加大向委备案的党内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动备案审查工作更规范、更全面、更精准,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信息化建设。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各级党委(党组)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定期清理和评估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本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对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跟踪反馈和评估,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废止。加强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各级党内法规工作机构人员力量。

6.健全党委(党组)依规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党组)重大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党委(党组)决策法治咨询工作规则加强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党委(党组)法律顾问规范,动态调整法律顾问名单。到2025年,乡镇(街管理区委(党组)实现法律顾问一对一配备全覆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结合平安建设考核绩效考核,对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党政机关依法决策效果第三方评估制度

7.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创建备案审查协调机制,规范备案审查工作流程,实现备案审查全覆盖。实现备案审查全流程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全国人大、省人大信息平台的互通,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8.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对接。2025年年底前,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况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加快构建以“指尖办”为主渠道,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企业设立登记便利化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压缩办理时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定期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并重新公布许可事项清单,持续整治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的违法违规行为,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逐步落实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信用监管,稳步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好差评”全覆盖。

9.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明确重大行政决策标准,推动、乡镇(街管理区政府定期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化管理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拓展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推行文化教育、卫生健康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全面推进政府重点工程、重点政策、重大合同专家论证和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规范专家库运行管理,建立健全专家诚信考核和退出机制。强化决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可溯源、可追责的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制度。

10.创新监管方式。探索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增强监管协同配合。打通准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环节,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制度,打通监管信息壁垒强化市场主体自我监管推行市场主体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面实现12345“一号响应,强化小窗口、大服务。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持续曝光典型违法案件鼓励和规范第三方开展信用评估。

11.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洞口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街管理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执法权限,优化执法队伍结构。推动行政处罚权向基层延伸,积极稳妥做好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街管理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行政主管部门对基层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到2025年,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街管理区100%配备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按照执法人员总数的5%配齐专职法制审核人员。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合检查执法,推进综合监管队伍、能力、信息化等建设。落实综合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协调、督查等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管理体系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12.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效果评估。全面实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执法人员总数的5%比例配齐法制审核人员。加快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用和管理2025年,全所有执法单位执法信息全部接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统一行政执法公示平台配齐配强执法设备,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流程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有关责任人的追责力度。探索推进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

13.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和配套机制,配足配强行政复议人员,加强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定期开展行政复议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2025年,实现初任行政复议人员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应当达到100%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加大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纠错力度,确保“应纠尽纠、应赔尽赔”,有效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功能,做到“复议一件、规范一批”。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探索“互联网+复议申请”模式,实现“应收尽收”。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以化解行政争议为导向,做到“应调尽调”。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使用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平台办案,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在线办案流程,实现数据汇聚、精准分析的在线指导监督功能。稳步推进在线公开行政复议决定。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提供咨询意见,提升行政复议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复议与司法良性互动,完善行政纠纷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机制,拓宽复议化解行政纠纷渠道。

14.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全面落实《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应诉能力,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推动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办理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做好应诉案件“回头看”工作,建立健全败诉案件问责追责工作制度。

15.构建清晰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着力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定期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落地见效。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努力实现“四个最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优化1+7+10”的营商环境工作体系持续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依法审慎决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建立靶向人才引进、专家荐才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广柔性引才用才模式,持续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为加快推进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设,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创建“五好”园区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16.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合同跟踪履约监管制度,清理整顿招商引资违约失信行为,规范政府和政府部门向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政策承诺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健全政府守信践诺规则,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

17.建立健全政府应急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规章,因地制宜做好应急处置预案,配齐配强突发事件应对专业化设备、人员,全面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18.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国家、全省各类法治创建要求,开展高质量法治创建。坚持以示范带发展、以创新促提升,以参评促建设,持续增强法治政府内生动力。到2025年,争取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

19.逐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法治化建立健全数字技术赋能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授权机制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共享、开放、融合、创新的大数据资源系统逐步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探索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开放、融合共享。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依法依规使用。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等活动风险分析、预警、管理机制,压实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提高网络不良信息技术监管处置能力,强化有害信息治理。加大对违法使用数据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依法保护政务数据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安全。

四、切实保障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20.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机关内设机构及职能改革,进一步优化分工协作、科学高效的办案组织架构。全面落实和优化员额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依法赋权独任法官、合议庭。坚持“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科学合理向独任检察官、检察官办案组授权,落实员额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完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直接办理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工作机制。明确法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责清单,推动司法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健全专业法官会议、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为办案组织提供法律咨询的功能。

21.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刑事程序各阶段的职权优化配置。贯彻落实《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量刑建议标准,建立健全刑事和解制度。探索“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办案衔接,推动刑事检察提质增效。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程序精准化、审理专门化、运行智能化,重点完善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接收收据制度,实现立案与审理的高效衔接。深化行政诉讼审级制度和集中管辖改革,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分流和衔接机制,强化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决。继续探索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深化英烈和未成年人等的公益诉讼保护,维护公共利益。

22.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建立案件线索的通报、共享和预警机制,健全案件移送和退送的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健全案卷的移交和接收制度。严厉惩治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恶意欠薪、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移送案件的检察监督,健全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监督制度和检察建议制度。

23.构建司法应急机制。大力推进司法机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应急司法程序和工作模式。形成“线上”与“线下”并举的司法工作模式,保证应急状态与正常状态司法模式的有效转型。加大司法应急的保障力度,构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的技术、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完善司法系统内部协调和外部衔接机制,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政法合力。

24.完善司法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司法的科技保障,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智慧矫正等的整体性建设,提升信息平台应用水平,完善司法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案件电子卷宗的同步生成、庭审语音识别等技术与办案平台的深度融合。健全远程视频询问、会见制度,完善“线上”庭审和调解机制,明确司法机关“线上”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技术标准,坚决杜绝假受理、假会见、假庭审。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权限制、数据定期清理制、涉密信息定期删除制和信息数据管理责任制等制度机制,提升司法数据信息及其平台的安全性。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5.突出普法重点内容。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法治宣传长效工作机制。拓展学宪法、守宪法的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宪法宣传周”活动形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深入推进民法典、突发事件应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公共卫生防疫、禁毒等重点领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系列主题普法活动。深入宣传促进高质量发展、助推“三高四新”三区一中心战略实施、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防范新型金融、网络违法犯罪的法治宣传,揭示诈骗之术、讲解防范之策,增强民众的防骗意识、识骗本领、反骗自觉。

26.加大精准普法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乡镇(街管理区两级委会、人大常委政府常务会前学法制度,逐步推行一把手讲法。继续发挥全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轮训的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全覆盖。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和社会法治专员制度,持续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演讲、典型案例座谈等活动,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引导企业树立合法合规意识,依托“企业法治体检”开展普法。组建“四位一体”的大乡村(社区)普法队伍,以“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社区法治专员、派出所长为成员,持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巩固乡村(社区)普法成果。

27.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度,形成普法责任制主体明确、普法资源有效整合的大普法格局。建立乡镇(街管理区两级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和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复议官、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公益律师、政府法律顾问年度“十案释法”制度。组建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精神“宣讲团”,及时开展立法宣传和政策宣讲。注重“身边法治”,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法治宣传。

28.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筑牢网络空间普法宣传阵地。开创“订单式普法”模式,采用网络平台免费购买的形式,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乡音”宣传的普法方式,播放“乡音”法治音频,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更靠近生活。

29.培育特色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相融合,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打造洞口法治文化品牌,利用花鼓戏等文艺形式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全面推进法治阵地建设,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全乡村文化振兴“门前十小”建设工程相融合,2025年,实现364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或长廊,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构建便捷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30.突出服务保障民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压实服务主体责任2025年年底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基层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拓展,编制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公职律师、社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口联系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考评制度,用好结对帮扶全覆盖制度落实全法律援助经费财政全额保障。持续深化“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优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建立完善的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制度。提升12348”热线法律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法援惠民生”活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工作机制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加强智慧法援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的服务精准度推进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激励机制,培养壮大公益法律服务机构队伍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建设。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涉外招商引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培育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建设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

31.推动律师行业规范化发展。坚持和强化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全面规范律师执业宣传和业务推介活动。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律师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完善律师参与调解参与涉法涉诉接访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做好律师驻检察院、驻法院、驻公安派出所信访接待工作

    32.加快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公证“最多只跑一次”服务改革,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推动智慧公证”建设加强公证员梯队建设,激发公证活力。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严格做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四大类”准入登记管理工作。强化鉴定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加强与办案机关、使用部门的衔接,推动信息互联互通。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3完善多元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溆浦经验”,推行“六长六老”矛盾调解机制,推进“五治”融合发展,乡镇(街管理区、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加强一体化调解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一支选举与聘任并、专职与兼职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医疗纠纷、金融、环境保护、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业等专业性领域调解组织建设。以三调联动为基础,加强行政调解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调解大格局。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信访源头治理机制,探索平常摸排、分析、稳控、预警、化解模式,推动全市信访总量有效下降。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站与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的协作,探索建立“社区法官”联点制。地方财政应足额保障人民调解调委员会补助经费、调解员补贴经费、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人民调解办案补贴,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34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双网合一提升“一村一辅警”、洞口快警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筑牢城乡治安第一道防线。加快综治中心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服务管理模式,实现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邪教组织打击防控网格化预警覆盖率100%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坚决打赢禁毒和反电诈人民战争。

35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广屋场恳谈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组织梳理村(社区)社会治理方面权责清单,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推进业主协商、民主评议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通过网络征求社情民意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居(社区)政务公开。

36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搭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四方联动平台。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服务项目。

37加强社会法治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依法依规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机制。建立企业守法经营信息登记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守法信用体系。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各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个人守法诚信档案,依法采集个人守法信息、完善个人守法和诚信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健全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奖惩机制,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

八、构建全覆盖的法治监督体系

38.加强党对法治监督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法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保证权力依法行使,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健全党保证和监督执法的制度机制,确保执法活动贯彻党的意图;健全党支持和监督司法的制度机制,确保司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公正司法。完善党委政法委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健全政治督察、综治督导、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

39.完善人大监督。拓展人大与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和信访处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汇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制度效能,提升知“民”度。深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规范性文件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制度,探索“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机制,完善备案审查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优化人大的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审查监督、跟踪督办等监督工作机制。探索人大代表(常委)工作室制度,建构人大代表的日常化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常委)重大社会问题议政制度和电视问政制度,有序扩大人大监督渠道和质效。

40.加强监委监督。严格落实“一把手”监督“十必严”措施和“30条措施”,深化主体责任报告工作制度,持续开展季度重点检查或专项抽查工作。制定清廉洞口建设的监督清单,实行项目化监督,建立监督台账,每月梳理进展情况,排查廉政风险点,持续跟踪督办。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评估办法,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人民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机关清廉和服务的意见征求制度,拓宽预防通道和监督渠道。

41.加强执法监督。完善乡镇(街管理区)、村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领域的执法监督力度,坚持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重,严惩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执法、逐利执法等行为。落实“三项制度”,探索建立有一定影响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公布、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无效)制度,接受社会事后的监督和批评。建立处罚权“下移”后对乡镇执法的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和层级监督的效能。

42.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党委政法委对刑事立案、侦查行为、不起诉、刑事审判等司法办案环节的日常监督。优化检察机关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意见等多元监督格局,提升对生效裁判、虚假诉讼、执行案件的监督效果。健全执法档案、情况通报、反馈整改等长效机制,推动监督结果与绩效考核、员额管理、惩戒问责的有效衔接。完善司法惩戒制度,实现司法惩戒、政务处分、司法追究协同发力。设置案卷评查专家库,健全案卷评查和评估指标体系制度

  43.创新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电、网、信”一体化的社会监督体系,搭建社会监督的多元途径。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一体化融媒体监督云平台,推动实现信息内容共享、资源统一调度、舆情一致应对。完善社会监督员聘用制度,广泛吸纳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各行业代表,实现社会监督的专业化、规范化。探索建立投诉举报台账和集中清理和反馈制度,回应群众监督和社会关切。

、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保障

44加强工作统筹。积极发挥委全面依法治委员会职能,加强对全法治建设的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督促落实,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加强依法治工作谋划,制定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具体措施构建完备的依法治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全面依法治的调研督察、专家咨询、重大法治问题和重大法治事件报告等工作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调研督察机构实现专人、专班、专职。

45.优化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法治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五大制度体系”。科学设置法治专业机构、岗位和人才编制。加强法治人才队伍教育,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入职前培训和法治轮训机制,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积极发展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选拔、交流机制,推进法治实务部门与法学院校联合培训、人员互聘,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46.强化经费保障。根据法治建设实际,逐年加大法治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及重大法治项目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法治人才引进和使用激励保障措施。逐年加大普法投入,十四五期间,每年单列专项经费用于法治建设。

47完善工作考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法治督察。委依法治办牵头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对各乡镇(街管理区直有关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的实地督察。健全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的工作制度,推动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法治建设考评奖励制度,完善考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估制度。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对在法治洞口建设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对不重视、不认真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通报。

名词解释

1.“两清单一措施”:《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市委常委会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具体措施》。

2.“五好”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3.1+7+10”的营商环境工作体系”:“1个顶层设计”,《洞口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7项企业关切和群众关注的重点改革举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纳税营商环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强信用监管;“10项围绕营商环境相关的优化措施”,获得用水用电用气便利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等方面。

4.四个最少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

5.“溆浦经验”:溆浦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湖南化的创新实践,以乡镇综治中心为平台,村支部书记工作日轮流坐班中心接访、村干部分片包户服务群众,推动村级矛盾纠纷调解互比互看、互促互助,把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是“乡镇主导,以村为主,依靠群众,社会参与,多元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基层信访工作新模式。

6.“五治”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与智治相结合。

7.“六长六老”矛盾调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将家户长、楼栋长、院落长、河长、路长、林长“六长”和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委员、老教师、老军人“六老”纳入人民调解组织,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一方案两规划(审议稿)的起草说明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省委省政府《湖南省法治政府实施纲要(2021-2025年)》、省委《法治湖南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本规划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可执行、可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八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科学制定本地本系统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制度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深入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平,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对我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高起点建设法治洞口,落实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我实际,起草了一方案两规划

2022年5月30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一方案两规划。现进入公示阶段,申请公示。

洞口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