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
130余人
行程1300公里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带着制约洞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带着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雄心壮志,带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满腔热情。11月2日至4日,洞口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拥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先球率全县党政考察团130余人,行程1300公里,先后走访1个国家级园区、两个省级园区、11家大中型企业。深切感受了安仁承接产业转移的宏大气魄,攸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长行久效和宁乡“两型”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安仁篇】
大胆使用BT模式,破解融资难题——穷县也有大作为
19个!
这是2010年以来,安仁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进投资一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数。
增幅第一!
今年1至10月,安仁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郴州市第一,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新县跨越的“大作为”。
对接珠三角 融入长株潭
位于郴州“北大门“的安仁县,是省级贫困县。42万总人口中,每年有10万余人在外务工,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穷则思变。如何改变“农本”的县域发展格局?“对接珠三角、融入长株潭,建设湘东南区域中心”,“用天下人才建设安仁,引天下钱财发展安仁”是安仁县委、县政府给出的答案。
围绕“招商引资是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唯一选择,项目建设是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唯一载体”发展理念,运用BT、BOT和代建制地产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安仁承接产业转移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园三片区 筑巢引凤来
通过高标准建设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13.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等承接平台,2010年以来,安仁共引进项目72个,合同金额231.5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9个。
三一重工、台达电子、凯迪生物、南方水泥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给安仁带来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和“洼地”效应。
“无时不招商”在安仁传为美谈。某香港企业老板来安仁洽谈项目,正在开县委常委会议的主要领导当即拍板,立即停止常委会议,对接项目洽谈。诚意感动之下,企业成功落户安仁。
“全体起立 重新洗牌”
干部队伍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今年4月,安仁县在推行科局正职公开竞职的基础上,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对政府序列56个单位157个科局副职岗位实行双向选择公开竞职。
坚持岗位需要与干部意愿相结合实现开放选人的四个结合举措,有效激发干部活力,大力推动了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目标的实施。
【攸县篇】
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省级卫生县城名不虚传
28亿元!
这是攸县在近三年来,用于城区基础设施改造的累计投入。
五个看不见!
攸县用两年时间,实现视野范围内看不见垃圾、主干道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看不见私搭乱建厂棚、市场和门店看不见占道经营,城镇看不见围攻环境整治执法人员的纠纷等城乡环境五个看不见。
五个看不见
在攸县,干净的街道,摆放有序的机动车辆,整洁的农贸市场,居民家中光洁如镜的地面,让每一位考察团成员啧啧称道。
2009年以来,攸县以“三创四化”和“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不仅建立起一套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更是将“牛皮鲜”治理、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保洁、社会化管理。
如今,攸县城乡公共区域视野范围内看不见垃圾、主干道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看不见私搭乱建的厂棚、市场和门店看不见占道经营,看不见围攻环境整治执法人员的纠纷。
4个省卫村
针对农村地区卫生习惯改变难、垃圾处理难、长期坚持难、经费保障难等突出问题,攸县探索出“四分”模式。
两年来,凭借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四分”模式,攸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4个,市级卫生村4个。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彻底改善,也大大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攸县网岭镇罗家坪村全村经济总收入2700多万元,其中与省教科研究院联手打造的新农村建设学生实践体验基地一项,就实现创收70万元。
一项新举措
在攸县网岭镇农贸市场和县城湘东大市场,“分高可减租”这一创新举措,引起了考察团的关注。
据介绍,政府先将市场所有权收回,然后进行环境改造,再出租给经营户,市场管理部门对经营户的卫生状况、经营秩序进行逐日考核计分。考核分与租金挂钩,分值越高租金越少,分值越低租金越高,如果分值低于85分,还将被取消在全县范围内承包门面的资格。
这种“考核分高就可以减租”的做法充分调动了业主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市场环境卫生和秩序得到彻底改变。
【宁乡篇】
超前谋划,人才强县——不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5127!
5年的时间,引进100名博士,200名硕士,700名全日制本科生。这是宁乡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重要举措之一的“5127工程”。
第68位!
最新数据显示,宁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第68位,5年提升101位。
金州大道无缝对接省会长沙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大道四通八达,一条条商业街纵横交错,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通厂多”是宁乡给考察团一行最深刻的印象。
的确,要想富,先修路。2006年,为融入长沙“大河西”,实现与省会长沙的无缝对接,宁乡开始规划全长20.3公里的金州大道,把宁乡向长沙移动了16公里。
这条从山丘上开辟的金光大道,像张开的双臂,拥抱着沿海、东部及长沙的一个个产业转移项目,三一来了、碧桂园来了、中财来了、长高集团来了……
“5127”工程给力人才强县
除了区位优势,究竟还有什么是使得宁乡超常规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着宁乡经济加速发展的轨迹,我们似乎清晰地看到:超常的人才引入为宁乡经济社会的超跨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8年5月,宁乡大规模、大投入、大手笔、高起点推出“5127”人才引进工程。即用5年时间,引进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专家100名、硕士200名、全日制本科生700名。
无怪乎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楚天科技的负责人说,他们从深圳迁到长沙,从长沙迁到宁乡,看中的就是宁乡人才引进所创造的“鲶鱼效应”
宁乡花猪打造传统产业链条
宁乡与洞口县情相似,都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按照现代农业的理念,宁乡正在加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近年来,宁乡一手抓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在扶持本地生猪企业的同时,成功引进北京资源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外来企业,初步形成以泰国正大、北京资源、御邦电子、宁乡花猪为标志的产业链条。
洞口的传统农业项目如何做大做强?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拥军给每一位考察团成员留下了一道思考题。
短短三天的考察学习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每一位考察团成员一连串的思考却还将继续……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