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本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部署,有效推动岩山镇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现将个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完善治理体系,夯实法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法治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组织机制建设。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岩山镇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季度调度机制。全年召开专题党委会4次,开展法治督察2次,整改问题12项。创新“法治+网格”管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10个网格单元,配备专职网格员55名,联动处理涉法事项83件,办结率达95%。二是深化基层自治。修订完善1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例如,岩山村通过民主议事会解决土地流转纠纷8起,涉及农户42户。建立“法治带头人”培育机制,选拔村法律明白人37名,组织参与调解案件61件,成功率达89%。
(二)多维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一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全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12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专题测试2次,班子成员平均得分98分。建立“领导干部接访日”制度,12名班子成员累计接待群众137人次,现场解决涉法问题23件。二是深入推进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开展“法律赶大集”活动28场,发放《民法典案例手册》5000余份,惠及群众8600余人次。打造“法治文化长廊”3处,设置法治宣传栏12个,推送“以案释法”短视频27条。
(三)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治理效能。一是规范行政执法权运行全流程监管。制定《岩山镇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细则》,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土地卫片执法检查110次,下达整改通知书96份,立案查处违法占地案件5起,恢复耕地3.5亩。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3台。二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构建“信访门诊+司法调解”机制,镇村两级信访接待点11个,化解宅基地纠纷、劳资矛盾等94起,其中重大疑难案件7起,涉及金额213万元。推行“1+3+N”调解模式(1名法律顾问+3类调解员+N方参与),成功调解青桥村长达8年的饮水矛盾纠纷,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法治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一是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新时代履职要求存在适配性差距。全镇持证执法人员仅3人,占在编人员的4%,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法律明白人”中具有法律背景的仅2人,部分调解员依赖经验办案。二是专题学法制度执行存短板,干部法规掌握度薄弱。机关干部年度学法测试显示,行政执法类法规平均得分低于同类乡镇。个别部门全年未组织专题学法活动,抽查发现3名干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内容掌握不全。
(二)重点领域监管存在漏洞。一是日常监管机制弱化,跨部门执法依赖凸显。对企业的日常检查频次未达标准,比较依靠县直部门的联合执法。二是信访法治化水平待提升。全年涉法涉诉信访占比达12%,其中80%为重复访。例如,雷华芳母亲陈金娥因未及时引导民事纠纷走司法途径,导致越级上访3次,耗费行政资源1.2万元。信访积案化解率仅为78%,5年以上积案仍有1件未化解。
(三)群众法治素养存在差距。一是法律认知存在偏差。抽样调查显示,42%的村民认为“人情大于法律”,32%选择私了而非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法律进村”活动参与率仅58%,留守老人、务工人群覆盖率不足40%,普法精准度有待提升。二是基层治理参与度低。村民议事会到会率平均不足50%,个别村的重大事项未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实施法治能力提升工程。2025年新增行政执法资格人员3名,组织专题培训12期,建立执法人员“一案一评”考核机制。打造“法治实训基地”,每季度开展模拟执法演练,确保执法规范化达标率达95%以上。
(二)开展重点领域攻坚行动。严格落实企业“一月一查”,建立隐患整改闭环台账。推行“环保执法后评估”制度,组建专家顾问团,确保整改到位率达100%。
(三)构建全民普法新格局。实施“法律明白人”倍增计划,2025年培育骨干50名,每村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开展“以案释法”巡回宣讲30场。创新“法律云服务”平台,开通24小时在线咨询,力争群众法律需求响应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