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洞口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 知
洞教发【2021】3号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直属教育单位、民办学校:
现将《洞口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洞口县教育局
2021年1月11日
洞口县教育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各级防控工作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意见》、《邵阳市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压紧压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的通知》(邵疫防【2021】1号)、邵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全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方案的通知》(邵教通【202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做好“人防、物防、环境同防、多病共防”,注重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健全并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个人的自我管理责任),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确保疫情不反弹,实现全县教育系统“零疫情”的防控目标。
二、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梳理风险点清单,严格做到“六查”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严格对照以下风险点清单,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六查”),梳理排查风险漏洞,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切实筑牢校园疫情防线。
一查思想认识是否到位。一是是否存在对疫情防控工作不重视,对防疫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二是是否存在疫情防控意识不强,民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认识不到位,未对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全面部署,措施不细致,防控管理存在盲区的问题。
二查领导班子作用是否发挥。一是是否存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功能不健全,指挥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二是是否存在对疫情防控要求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对疫情的报告、处置等具体流程掌握不清,对上级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及时,防控知识宣传未实现全覆盖的问题。
三查制度是否健全落实。一是是否存在执行《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不到位问题。二是是否存在学校防疫对口联点医院不明确,联防联动、群防群治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的问题。三是是否存在舆情管控机制不完善,应急演练开展少的问题。
四查人员摸排管控是否到位。一是是否存在排查摸底不全面、不细致,对教职员工出行轨迹掌握不具体的问题。二是是否存在校门出入管理不严格,出入登记、比对身份信息、测量体温和核验健康码、行程码等措施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三是是否存在对保洁、食堂、安保等后勤工作人员和来校提供服务的社会人员,教育不到位,管控不严,“四类工作人员”(校门口值守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幼儿园教师)未能在工作时间按要求佩戴口罩的问题。四是是否存在对居家师生防疫教育引导不到位,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不及时的问题。五是是否存在学校医务(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不熟,疫情应急处置经验不足,因病请假追踪记录、复课复工证明查验、晨午晚检(登记)等工作存有疏漏的问题。
五查重点场所管理是否到位。一是是否存在食堂错峰就餐管理不符合要求,人员间隔距离不达标(间隔1米),就餐高峰时,有学生扎堆就餐现象的问题。二是是否存在部分学生宿舍设施陈旧,卫生状况差、通风不良,公共厕所资源紧张的问题。三是是否存在学校医务室、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设置不符合要求或场地面积不达标,日常医疗设施设备和常用药品准备不足的问题。四是是否存在消毒不彻底或消毒频率和方式不符合要求,学校消杀、通风次数不达标,记录不规范,对校内场所过度消毒,给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带来隐患的问题。
六查防控物资保障是否到位、管理是否规范。一是是否存在防控物资保障不足,口罩、体温测量仪、洗手液、消毒水等简用物资储备不足,采购经费少的问题。二是是否存在防疫物资存放不科学、领用管理不规范,没有专门的储藏室,75%酒精与84消毒液在临时场所集中储存,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狠抓防控措施落实
1.做好寒假前后学校防疫工作。一是切实引导师生员工加强个人防护。各学校寒假前组织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一次疫情防控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寒假期间,师生尽量在洞口过春节,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聚集、非预约不出游,少流动、少聚集(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不出境、不得前往国内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养成随身携带口罩、勤洗手、保1米以上距离、用公筷等好习惯。二是做好假期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及管理。利用“企业微信疫情智控”系统每天对师生员工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动态掌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和出行情况。三是有序组织师生员工离校。按市教育局确定的《关于做好202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前后工作的通知》寒假放假时间进行优化调整的要求,全县各小学、幼儿园1月22日前放寒假,初中学校1月24日前放寒假,高中学校1月29日前放寒假,各校可根据放假时间适当调整期末考试时间。要求师生员工离校时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好口罩,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强化“家长、家庭、学生、学校”防控链条。四是落实报备制度。(1)凡因特殊情况需出国、出境的师生必须书面说明原因,向县防控指挥部报告,同意后方可外出;(2)中心学校、直属教育单位、民办学校主要负责人因特殊情况需出省,须书面说明原因,经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3)教职员工(含临时工友)因特殊情况需出省,须书面说明原因,经中心学校、直属教育单位、民办学校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外出;(4)学生(含幼儿园)出省须提前向班主任、学校报告。返回后,师生均应如实书面报告出行日程、目的地、同行人员及外出活动轨迹。凡寒假从中、高风险区返回的师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并做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结束后,再居家隔离7天。五是告诫师生员工,春节期间尽量不要购买进口的冷链食品。对于网上所购正规的物品,为安全起见,最好配戴手套,及时做好消毒;告诫从中高风险区返回的亲戚朋友,及时主动到所在村(社区)报告,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做好健康监测。
2.做好春季开学学校防疫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前后工作的通知》确定的春季开学时间进行优化调整,错峰安排学生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全县各高中学校3月1日报到开学,初中学校3月4日报到开学,小学、幼儿园3月8日报到开学。二是开学报到时排查健康码、14天行程码,并进行体温检测和疑似症状排查,存在异常的师生员工暂缓入校。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返校时,须查验一周内核酸检测报告或医疗机构出具的排除新冠肺炎诊断证明入校。三是春季学期未按时报到的师生员工,学校要逐个联系,查明未返校原因。四是放寒假前和春季学期开学前对学校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开学前要把好校门关,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员工进校要继续核验身份,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检测体温。在开学前,学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做好假期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工作。
(三)常抓不懈,守好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1.落实学校“五有”防控措施。“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
2.切实加强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等制度,做到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诊。二是持续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触物品消杀清洁管理,定期消毒不留死角。每日坚持对校内环境进行清扫和检查,严格执行重点场所消杀制度,加强通风换气。三是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校门值守和安全保卫制度,坚持校外人员非经批准不得入校,校内人员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教育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外出,教师和学生一个标准、一样的要求。四是切实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能力。继续加强各学校物资储备,提升学校应急能力和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五是高度重视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风险。尽量减少采购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特别是来自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严禁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要教育引导住校学生尽量在学校食堂就餐,减少购买食用外卖食品。六是强化部门协同推进联防联控。教育部门要积极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完善学校的疫情、食品安全防控协同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防控风险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病和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师生健康。
3.严格大型活动监管。严格按照邵阳市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活动审批、备案和监督管理的通知》(邵疫防办〔2020〕58号)文件审批监管学校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文化展览等活动。50人以上的活动应当制定防控方案,严格人流控制,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体温监测和应急处置准备,对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尽量举办线上或视频会议。今年春节期间各单位要引导职工尽量在工作地休假,原则上不组织群体性演出、团拜会、慰问老同志也要创新形式,不搞集体活动。
(四)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1.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通知疫情防控人员(校医)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分管领导。
2.临时留观处的处置。在临时留观点,由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3.转运与诊治。启动应急处置后,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并通知家长及时到定点医院。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
4.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在当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停课、封校、停学以及复学等事宜。
5.师生隔离期间教学衔接安排。学生隔离期间,针对学生选课情况,安排相应学科老师继续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同步教学内容。教师隔离期间,所承担的日常工作由学校负责人安排其他老师临时代理,如教师缺口较大,学校应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不同学校做好师资调配。师生隔离期间,学校要派专人跟踪师生身体状况,与师生家庭合作进行心理疏导。
各级各类学校在临近期末、寒假、春季开学前后,务必时刻紧绷疫情防范潜在风险这根弦,针对冬春季特点加强防控力度,做好各类风险研判,提前谋划好疫情防控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完善防控措施、强化联防联控,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